会员书架

157. 太宗上位计【二九】 非但很尽力,还用……(1/4)

目录

【据说,建隆二年杜太后病危,曾在赵匡胤侍疾之时召赵普进宫记录遗言,对皇位继承问题做出了一番交代。

杜太后将赵匡胤之得天下归纳为后周幼主即位,国无长君。为了避免宋朝重蹈覆辙,应当将皇位传给其兄弟,这方才是社稷之福。

这份遗书被藏于金匮之中,因此得名金匮之盟。

金匮之盟的疑点可谓重重,关于到底有没有这个盟约,如果有,这个盟约上又到底写了什么内容,为什么会在太平兴国六年才昭告天下有这个内容。

总不能真如大家调侃的那样,找了六年,才终于从犄角旮旯里把这个金匮找出来吧。】

已经正式登基称帝的赵光义:……

怎么,他就想要在太平兴国六年再拿出来怎么了?

既然是疑案,那岂不是正说明了后世历经千年争吵也没有吵出一个结果来,这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吗?

赵匡胤更是哽住。

是他赵光义不想找吗?那肯定是找不着啊。

他这个开国皇帝还没死呢!

即便是他娘当时真有这个想法,他自然也不会让赵普记录下来,还藏之于金匮之中,更不会让赵光义知道还曾有过这么一回事。

开什么玩笑呢,还嫌赵光义的觊觎之心不够大吗?

不过……

自己的弟弟他还是了解的,就按照赵光义那狭小的心胸,一旦上位,怎么可能放过昔日的敌人赵普呢?确实也只有这样的一份“大礼”才能使之前嫌尽弃吧。

赵匡胤在心底冷哼了一声。

【其实,金匮之盟是有其存在的客观外部坏境在的,如果赵光义一登基就大大方方拿出来,那么我相信绝大部分人虽然会对其真实性有一点猜测,但还是会更倾向于真的曾经有过这么一份盟约,最多就是润色了亿点点而已嘛。

毕竟虽然我们以一个后来者的角度可以看到,在赵匡胤去世的时候,其儿子已经长大成人。

但是杜太后去世的时候,赵德昭才不过十岁,那是妥妥的幼子,再考虑到杜太后的人生经历,在她活着的时候见过的那些五代十国时期的君王,就没一个在位能超过十年的,瞧着这宋,看起来跟那些割据政权也没什么分别的样子,她对于皇位传给孙子,有所顾虑是非常

返回顶部